2019执业药师《中药学综合知识》高频考点(十一)
为了提高考生们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,鲤鱼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019执业药师《中药学综合知识》高频考点,让大家多复习考试知识点,加深考点印象,提高做题速度。
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
预防即“治未病”
|
原则
|
方法
|
未病先防
|
培养正气,提高抗病能力
|
重视精神调养
|
加强身体锻炼
|
注意生活起居
|
人工免疫
|
消灭病邪,防止邪气侵害
|
药物杀灭病邪
|
讲究卫生
|
避免病邪侵害
|
防范各种外伤
|
既病防变
|
-
|
早期诊治
|
控制疾病的传变
|
八纲与辨证的关系
八纲,指寒热、表里、虚实、阴阳八个辨证要点,也是辨证的纲领。
(1)寒热用以分辨疾病的属性。
(2)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。
(3)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。
(4)疾病的基础是阴阳失调,因此,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。
寸口脉分候脏腑
部位
|
左手脉
|
右手脉
|
寸
|
心
|
肺
|
关
|
肝
|
脾
|
尺
|
肾
|
门(命门,即为肾)
|
问寒热、问疼痛、问食欲食量
(1)问寒热
寒热类型
|
临床表现
|
临床意义
|
恶寒发热
|
恶寒重、发热轻、无汗、身痛、脉浮紧
|
表寒证
|
发热重、恶寒轻、口渴、面红、脉浮数
|
表热证
|
寒热往来
|
恶寒发热交替而作,发有定时
|
半表半里证,疟疾
|
但寒不热
|
突然怕冷,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剧烈
|
实寒证
|
久病唯感畏寒而不发热,面白肢冷
|
虚寒证
|
但热不寒
|
壮热
|
高热不退、不恶寒反恶热,口大渴,汗大出,脉洪大
|
里实热证
|
潮热
|
阴虚潮热:午后或入夜发热,五心烦热,“骨蒸潮热”,盗汗、颧赤、口咽干燥、舌红少津
|
阴虚证
|
湿温潮热:午后热甚、身热不扬,多见胸闷呕恶、头身困重、大便溏薄、苔腻
|
湿温证
|
阳明潮热:常于日哺阳明旺时而热甚,又称“日哺潮热”,兼见腹满痛拒按、大便燥结、手足汗出、舌苔黄燥
|
阳明腑实证
|
长期低热
|
发热日期较长,热度仅较正常体温稍高(不超过38℃)
|
阴虚内热,气虚发热
|
(2)问疼痛
类别
|
疼痛特点
|
临床意义
|
胀痛
|
疼痛伴有胀满,胸闷
|
气滞
|
重痛
|
疼痛伴有沉重感
|
湿邪困阻
|
刺痛
|
疼痛如针刺
|
血瘀
|
绞痛
|
疼痛如刀绞
|
瘀血、虫积、结石
|
灼痛
|
痛处灼热,喜凉
|
热证
|
冷痛
|
痛有冷感,喜暖
|
寒证
|
隐痛
|
疼痛较轻,可以忍耐,隐隐作痛,绵绵不休
|
虚证
|
掣痛
|
抽掣或牵引而痛,多与肝病有关
|
筋脉失养,阻滞不通
|
(3)问食欲食量
症状
|
临床意义
|
消谷善饥,饥不择食
|
胃热证,胃火炽盛
|
饥不欲食,知饥不食
|
胃阴不足
|
易饥多食,大便溏泻
|
胃强脾弱
|
久病不能食,突然暴食
|
中焦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,称为“除中”或“回光返照”
|
食欲减退
|
脾胃虚弱
|
厌恶食物或恶闻食臭
|
厌食,也称恶食,多见于伤食
|
以上就是小编我收集到的资料,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。关注鲤鱼网,获取更多医学信息。
相关推荐:
2018年广西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领取通知
2019执业药师《中药学综合知识》高频考点(十)